社區服務體系是政府行使社會管理職能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基礎平臺,是建設服務型政 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保障。 方便的服務是市民關注的核心。社區 市民中心貼近居民,是家政服務等便民服務聚集地,在服務的可及性和多樣性方面有優勢, 要盡可能地將政府的公共服務下沉,為市民提供服務。
1.1 對智慧社區的理解目前,我們所建設的智慧社區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以居民為核心、以服務為重點、 以信息化服務平臺為載體,把政府現有的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功能,如就業、教育、計 劃生育、社會救助、治安管理、醫療衛生等服務延伸到社區,以提高社區公共服務水平,
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和社會和諧。 整合社區服務資源,動員和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建設市、區(縣)、街道(鄉鎮)、 社區(村)四級服務平臺體系,并根據每級平臺的職責,設置服務功能,分層向市民提供 服務。建設全新的信息化服務型社區,為居民提供優質、便捷、高效、全方位的服務,如 下圖 所示。

1.共享
居民基礎信息一次錄入,專項信息分類使用。將居民健康檔案、低保管理、優撫管理、 殘疾人管理、計劃生育管理、再就業管理等各類專項數據完整地統一起來。
2.主動
主動式、個性化的服務是社區服務的主要方式。例如,兒童免疫、慢病管理、為老服 務等。
3.便捷
不出社區可以享受“六位一體”的綜合衛生服務、辦理社保、進行公共事業繳費等服 務。
4.安全
綜合警務、視頻監控、視頻信訪、應急救助、民主自治構成了社區安全體系,實現和 諧社區。
二、典型需求 2.1 關鍵要素及涉及范圍目前,智慧社區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立云計算技術架構的智慧社區公共服務平臺。使 所有的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服務中心,都使用統一的平臺,并根據其職責,設置服務功能,分層向市民提供服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系統的方法、創新的思維,圍繞服務對象、服務主體、服務形式、服務類別、服務層次、服務供給進行智慧社區的總智慧社區將主要涉及以下幾項,智慧社區組織架構如下圖 所示。

_ 智慧社區組織體系及保障體系:智慧社區服務中心作為一個為民服務的基層組 織,建設的重點放在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在社區的延展和落地,用信息化的手段 實現社區實體服務與信息服務的同步和連接。智慧社區的組織及保障體系包括如 下內容。
_ 服務對象:轄區內的居民(包括農民);
_ 服務主體:政府主導、企業、社團、志愿者和個人參與;
_ 服務形式:人工服務、電話服務、網絡服務、電視服務、自助服務;
_ 服務類別:審批服務、社保服務、醫療服務、教育服務、就業服務、信 息服務、家政服務、呼叫服務等;
_ 服務層次: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
_ 服務供給:政府無償服務、政府補貼服務、政府購買服務、志愿者無償 服務、企業有償服務。
智慧社區服務中心要想高效運行和可持續地發展,除了信息化的保障外,必須轉變服 務理念和政府職能,同時要有組織、資金、人才、制度、政策、技術上的保障,最重要的 是領導和組織的保障。
_ 智慧社區公共服務平臺:包括社區綜合服務,對民政、人社、計生、綜治提供各 種服務,實現社區審批服務體系;社區辦公服務平臺將實現各項辦公信息的日常 管理;社區居民檔案管理平臺將采集和管理居民健康檔案,為智慧醫療提供數據 支撐;社區衛生服務平臺為城鎮、農村人員提供基層衛生服務。
_ 智慧社區便民服務平臺:主要為社區提供各類便民服務,包括物業管理、社區服 務門戶、社區商務、社區呼叫、便民繳費服務、視頻服務和智能家居服務。
_ 智慧社區自助服務平臺:主要提供志愿者管理、教育文化活動、社區信息查詢、 自助服務申請等內容。
2.2 智慧社區特點智慧社區服務平臺建設是為了服務社區民眾,建設重心是社區,建設面大、點多、操 作人員水平普遍較低。平臺的建設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還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在硬件方面,本著經濟、實用的原則,統籌安排,充分利用公用資源,從源頭上避免重復建設、重復投入。與傳統的社區服務相比較,目前倡導的智慧社區有以下特點:
1.采用云計算架構、降低建設及運維成本
采用云計算技術架構建設的統一的智慧社區公共服務平臺,全市所有的區(縣)、街 道(鄉鎮)、社區(村)服務中心,都使用該平臺,不需要每個區、街道、社區單獨建設 自己的服務平臺,既避免了重復建設,也降低了成本,還解決了社區沒有專業人員運行維 護的問題。
2.便民服務多元化、智能化
三網融合的廣泛利用和推廣,為社區的服務多元化、多樣化提供了技術支撐;以數字 電子、移動終端為代表的社區智能終端,大大地豐富了便民服務的形式,提高了社區服務 的智能化程度。這種便民服務的多元化和智能化體現了技術發展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 并且大大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2.3 智慧社區的發展趨勢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政府各部門將在一個共同的空間信息服務平臺下,充分共享各種 信息資源,推動開展各種數字化應用工程。屆時,城市規劃與管理、環境保護、人口管理 、公共交通、物流等各項事業均將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的高效管理與運作。即便是居住的社區,各種信息資源也會在空間信息服務平臺的整合下得到充分共享和利用,并實現與上級政府部門的順暢交流。
1.公共服務基層化
當前,國家正在進行社區改革,在黃石市的兩個區已經進行了去除街道,加強社區的 管理職能的嘗試,隨著公共服務的深入和推進,公共服務將逐漸下沉,依托社區來完成,智慧社區內將能夠提供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智慧公共安全的部分職能也將落地到社區履 行,公共服務的基層化是智慧社區發展的必然趨勢。
2.便民服務多元化
家庭養老、家政保潔、社區商務、打折促銷、物業服務等將為社區的生活化提供各種 便利的服務,全方位的多元化的服務促進了幸福社區的建設。
3.自我服務多樣化
隨著手持終端、物聯網技術、小區網絡等服務的提供,小區居民的服務需求日益增強,志愿者、樓棟長、黨員、文娛、教育等加速了社區向服務多樣化、生活文明化的發展。智慧社區正在向智慧社區服務中心的模式發展,智慧社區的應用分為四大類:公共服務、便民服務、自助服務和智慧家居服務系統。智慧社區的軟件及應用正在向平臺化的趨勢發展,并且部分產品趨于成熟。
三、典型參考模型隨著政府部分管理職能下移和企事業單位原來承擔的社會事務的剝離,社區承擔的管 理和服務項目越來越多,大量的事務性工作與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居民對社區的人居環境、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休閑娛樂、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 高,傳統社區服務的種類及手段,難以滿足社區居民各方面的需求,迫切需要一個新型的 社區服務機構——智慧社區服務中心,應用信息化來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智慧社區的建設,離不開云計算和云服務的支撐,其中云計算在應用層面最主要的支 撐技術方法或者標準體系就是SOA,SOA 在資源共享和整合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數據共享
如上圖所示,智慧社區參考模型中的數據資源層,涉及政務、社保、教育、交通、公安等多個行業的數據資源,在數據資源層與服務交換體系這個層面上,可以利用SOA的相關技術,將各個領域的人口庫,法人庫、地理信息庫及其他專題數據庫做一些應用打通,防止他們割裂,形成互連互通實現數據共享。
2.應用整合
在應用服務層面,面向居民應用、面向城市的管理和運營,可以綜合應用SOA 到云計算技術,解決應用間的松耦合、服務的問題。SOA 在SaaS 應用層面與智慧社區的結合是最緊密的,它在此層發揮的是基礎支撐的作用,可以提供服務封裝的標準。
智慧社區涉及政務、社保、教育、交通、公安等多個行業,在這些應用系統的整合過 程中存在渠道的不暢,服務的不規范、不統一等問題。這個問題在實施的建設過程當中可 以利用SOA 的技術和標準,對政府的業務系統,比如社保的、民政的、公安的、社區的這些系統進行服務功能的封裝,做完封裝,作為提供商保證服務的良好的可用性,并且提供豐富的業務使用資源,并且在這個SOA 技術平臺的支撐之下,能夠實現政府部門松耦合的隨需使用的功能。有效形成協同的服務、綜合的服務,為整個場景提供技術支撐。
五、發展愿景整合社區服務資源,動員和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建設市、區(縣)、街道(鄉鎮)、 社區(村)四級服務平臺體系,并根據每級平臺的職責,設置服務功能,分層向市民提供 服務是未來智慧社區要實現的美好愿景。這樣的智慧社區是全新的信息化服務型社區,能 夠為居民提供優質、便捷、高效、全方位的服務,讓人民群眾時時處處感受到智慧社區的 存在,享受到它的便利。
根據智慧社區的未來發展趨勢,可以暢想智慧社區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場景:當在家 中發生意外或遇到困難時,老人只需按下“親情通”上的SOS 按鈕,就能及時獲得幫助; 當老人外出不慎走失時,家人通過“親情通”的位置定位功能,就能準確找到……__